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,2017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401億件,同比增長28%,連續4年高居世界第一。按業內每個快遞包裝0.2公斤的標準計算,一年產生超過800萬噸的“天量”固態垃圾。
隨著電子商務迅猛發展,快遞包裝、外賣包裝大量使用,廢棄物污染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。“在尚未建立全面回收系統的情況下,快遞包裝的循環利用率很低,垃圾泛濫、資源損耗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愈發凸顯。”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建議,應盡快完善法規標準,大力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行動。
10年前的標準已經滯后
近期,國家陸續出臺了《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》《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》,對快遞業綠色包裝及垃圾回收具有指導意義。“在具體操作層面,快遞業綠色包裝及垃圾回收很多環節仍然存在空白,相關條例和規章急需更新”,張近東說。以快遞廢棄物回收為例,除對快遞運單的保管、存放與回收(銷毀)有明確規定外,針對快遞包裝的其他部分只能參照2008年出臺的《包裝與包裝廢棄物》標準,10年前的標準已經滯后,需要有針對性地重新制定。
“應盡快完善快遞業綠色包裝的相關標準及法律法規,提高實用性和操作性;制定專項扶持政策和激勵機制,鼓勵企業自主探索各類綠色解決方案. |